这是什么神仙班?本科毕业生100%高质量深造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湛
【资料图】
最近,“浙大首届心理学(求是科学班)(以下简称“求心班”)毕业生100%高质量深造”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100%深造是指全员保研吗?求是科学班又是啥意思?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能达到全部深造?
这些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点。
实际上,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党委副书记陈妙峰说,求心班实行小班制,2023届是第一届,就7个人,全部深造,5个国(境)外,2个校内。
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每位学生有国内外2位专业导师
2019年,浙江大学心理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依托浙江大学荣誉学院竺可桢学院,创设了心理学(求是科学班)。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主任陈辉说,求心班以培养“心理学未来领军人才”为宗旨。
那么,这和日常大家所知道的心理学系有啥不一样?
“首先,是以深度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注重心理学与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研究性课程的比重。”陈辉说,例如,新开设《认知科学》、《心理学研究技术》等多门学科前沿课程;与相关学科合作开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与可视化》、《信号与认知系统》、《逻辑学》、《哲学问题》等多门交叉课程;打造《同理心与沟通技巧》等多门全英文课程。
另外,全程导师制也是一个特点。
陈辉说,由教学院长作为直接负责人,每届班级配备一位优秀青年教师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特长与爱好,通过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在第一学年,鼓励学生在不同导师实验室间轮转,找到真正兴趣,采用轮转制;第二至第四学年学生在固定教师指导下,从事系统深入的研究探索,采用固定制。
同时,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学者作为合作导师,形成双导师机制。目前已引进包含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多伦多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40余名学者作为合作导师。
“求心班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每位学生均由2位专业导师(校内导师+国内外合作导师)共同指导。”陈辉说,只有采用小班化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不仅注重学术培养,更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求是心理班班主任胡玉正,作为2019级求是心理班的班主任,见证着这个班级作为心理系第一届求是科学班的成长过程。“求是科学班作为浙江大学本科培养的一项特殊模式,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领军型科研人才的培养,为其在未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打下基础。”
胡玉正说,在这个班级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了心理学领域的课程,还涉足了计算机、生物仪器工程等不同学科的相关课程,如深度学习、信号与系统等。这种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使他们能够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具备较为全面的科研素养。
胡玉正在美国学习和工作过,也很希望能利用这些经验来帮助同学们。“通过将我的所见所闻传达给学生们,希望激发他们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和科研环境,以开阔他们的思维。此外,我们还以午餐会的方式邀请了许多国内青年才俊前来交流。这种交流不仅让同学们能够在午餐交谈的氛围中自由提问,了解来访者的成材经历,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作为参考。”
“虽然嘉宾都是科研界的佼佼者,不过他们的经历也千差万别,有人顺风顺水,也有人历经挫折。有的曾经沉迷游戏,有的则在因高考失利没有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愿向现实低头的决心和面对未知的勇气。”胡玉正说,他们与同学们分享着在国内外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不要畏惧困难,不同的经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胡玉正说,在导师制度下,导师们展现出极大的责任心和人文情怀。有一位同学最初英语成绩不理想,但他的导师每周都会花时间与他一起分析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听说读写训练。这位同学的英文水平逐渐得到有效提高。除此之外,还有一次,五位老师联合帮助一位同学分析了她申请出国的优劣势,提供了宝贵的文书写作经验。“这些实际的事例展示了求是心理班在培养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我们不仅注重学术培养,更关心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欧美top高校的博士很具挑战性
作为班主任,胡玉正对这七位学生非常熟悉,除了午餐会到场和同学们一道向嘉宾学习,引导同学们问问题,同时也会召开班会,讨论出国准备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托福考试、文书准备甚至如何礼貌地写英文邮件等。
胡玉正说,当时选拔这批学生的时候就定了一个目标:培养下一代的心理学人才。因此,从一开始就告诉同学们这个班的目标是深造,尤其希望大家能出国深造。国内各方面都发展很好,我们鼓励学生到国外读博士,扩展眼界,然后在国际上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或者回国直接参加工作。
“一开始同学们对于出国的意义并不是很清楚,通过午餐会、班会、出国宣讲会等多渠道了解,同学们越来越坚定出国深造的意向。并主动联系国外的老师。”胡玉正说,有两位同学特别突出,他们联系麻省理工、马里兰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知名教授,参加他们的读书会,甚至参与他们的研究项目,将深度神经网络应用到其参与的项目中,其科研能力达到了研究生水平了。后来这两位同学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分别去了波士顿大学和剑桥大学攻读博士。
在胡玉正看来,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欧美top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申请带有奖学金的博士。我们的同学做到了,证明他们非常具有国际竞争的实力。胡玉正又举了另外一个例子,该同学参加科研项目非常积极,而且非常具有主动性。在课题组内导师完全当作研究生来培养,让其独立开展课题,申请出国的时候已经有合作及一作的文章3篇了,而且质量都很高,这样的学生申请博士是很受欢迎的,她最后以全奖去了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攻读儿童发展方面的博士。
“其余几位同学在科研训练方面也都成绩斐然,掌握了脑电、经颅磁刺激、眼动、功能磁共振等探索人类心灵和脑活动的主流工具,在申请过程中,这些技能获得了国外教授们的青睐。”胡玉正说,四年培养,我们对学生的成绩感到非常满意。
延伸阅读——第一届“求心班”学生的故事
郭同学,本系保送为学术型硕士,计划硕士毕业出国深造
仍记得高中心理老师告诉我,“心理学即是脑理学”,引领我走向这门有趣学科的大门。如今大学四年悄然而逝,回顾本科四年的成长,求心班为我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求心班的培养方案全面而具有针对性,多元交叉的课程设计使我广泛接触了心理学相关学科,而领域前沿的课程讲座也给予了我与学术大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在导师制的培养下,我从一个学术小白起步,通过接触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以及开展科研项目,逐渐融入科研的道路。然而,科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起起伏伏。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实验结果不理想时,与导师长时间的讨论,我们一起努力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正是从这种对于从数据中探索、挖掘真理的执着,使我对科研道路的决心愈发坚定。
四年来,求心班给予我的不仅是培养科研能力的机会,也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共同朝着一个方向进发。与其他本科班级不同的是,我们的班级规模较小,这造就了我们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在一次次班会与讲座中,我们相互交流我们最近的成长经历,共同进步。班级之间的高度凝聚力离不开班主任胡老师的辛勤付出。四年的成长过程中,胡老师一直是我们的引路人和坚实的后盾。他定期开展班会与我们交流,引领我们的科研道路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为我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我们的未来规划提供建议。
光阴荏苒,如今我即将从求心班毕业。科研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然而在这条道路上,我将永远铭记自己的起点,将在这个充满求是创新精神的小班级中所学到的一切,作为我探索真理的初心和动力。
徐同学,已赴美国弗罗里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我是在大一的寒假进入求心班的,当时对这个班级既有向往,又有一些担忧。向往在求心班的小班化与导师制能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感兴趣的项目,担忧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设置会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这些担忧是多余的,求心班的课程设置事实上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有益于培养我们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学习心理学领域之外的课程要求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索陌生的领域,这能够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并提升我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在接触一些比较陌生的知识的过程中,如机器学习等,我们也能意识到它在心理学研究与实践中的可能应用,并对如何应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发散思维,从而实现科研创新性等。同时,小班化的设置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老师们交流,班主任老师也根据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展开了午餐会等一系列活动,并请来各个领域的老师和我们进行生活与学术上的交流;因此,班内同学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与交流,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并形成一个有互帮互助的集体。导师制的设计则让我们有更多时间与机会去尝试各种领域,直到找出最喜欢的研究方向;并且,由于一开始就有进入实验室的机会,我们往往能够进行更多的科研训练,也能在确定方向之后有更充分的时间来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总而言之,在求心班的这些年,虽然有时会觉得比较累,但毫无疑问是快乐的,也是有意义的。
陈同学,已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
从一名刚入学的浙大学子到拿到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offer,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一次次尝试自己的各种兴趣,在这条艰辛且漫长的道路上,我一次次跌倒摔跤,再慢慢爬起、前进,终于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回顾这一路,我的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我的两位恩师的帮助。
同大家一样,刚入学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未来想要去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在什么领域发挥作用,机缘巧合之下我选了心理与行为科学作为我的专业,在大一的努力下我也顺利通过了竺院的选拔,成为当时刚刚创立的求心班的一员。进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导师,我有点蒙,对于大一的我,我根本就来不及想,跟研究生一样,选导师、进实验室。对于当时我来说,只有迷茫。求心班的要求写得很明显,培养一批优秀的心理学子,送到海外的名校进行研究生培养,学成归国为我国的心理学事业作出贡献。系里的要求对我们很明显,希望我们可以在不久的未来成为心理学界的中流砥柱。可我当时选拔进入竺院的初心只是因为它是竺院,别无其它。
在大一结束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好的导师龚梦园。龚老师在我之后的科研道路上给了我莫大的帮助,让我能够在这条陌生的道路上慢慢前进,不断进步。回想起来,我当时对科研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处处是难懂晦涩的英文文献。在大一的暑假,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单独给导师报告文献,我花了近两周的时间去准备,去理解。进入实验室先是听了一个学期的组会,也是懵懵懂懂的,每周五的那一个下午肯定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当时我想,以后肯定不会弄科研的,为此我做了其他无数的尝试。
大二开始时,我担任了丹青学园的学长组,我开始慢慢接触一些学生工作,试图为自己以后寻找一些可能的道路。我慢慢向学生工作靠拢。大二下结束的时候,我成功当选了丹青军训的教官,同时也在该年的系学代会上面成功竞选了心理系的主席团成员,但是时间一久,我感觉这样的工作还是不太适合我。期间班主任胡玉正老师找我谈了几次话,他的开导也让我慢慢释怀,在一些事情上面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慢慢下决心要走出去,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我也慢慢下定决心要去留学。
老师常说,做科研是个积累的过程,而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我正式接触项目是在我大二的时候,龚老师让我做一个脑电项目。当时我通过平时的时间一起和实验室师兄师姐学习脑电技术,在大二的暑假时候留校一个月来收集脑电数据。在大三的时候,我开始接触经颅磁刺激技术,并用该技术探索顶内沟对注意的表征,大三下的时候,该项目的摘要成功被中国神经科学年会接收,这也是我科研路上的第一个成果,当时十分欣喜,觉得自己的付出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为了能够让我们之后申请留学的竞争力更大,胡玉正老师在大三的暑假为我们班组织了核磁共振的学习小组。同时,我也留校一个月收经颅磁刺激实验的数据。求心班在学期初都会组织一个科研海报展,我也有幸获得了两次优秀海报奖,这也是对我努力的一种认可。
从开始吃力地阅读文献,到能够自如地进行展示;从开始时费力地编程,到现在能够实现刺激、分析数据;以第二作者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中发表文章。我看到了自己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在此前的心理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大赛“实验设计”分论坛中,我也成功取得全国一等奖。这些成长和进步让我逐渐有了去做科研的信心,让我逐渐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在大三下的暑假时候,我仍然在纠结是要保研还是留学,我特意寻求了胡老师的意见,因为当时担心本科生申请博士难度较大,怕之后会没有书读,而不得不gap一年。但是胡老师给了我鼓励和支持,不管是保研还是留学,我们先脚踏实地做好目前的工作,之后在哪读研都需要科研,因此先安心做好目前的科研任务。
在我们申请的时候,胡老师一直在为我们出谋划策,他是第一届求心班的班主任,我们是第一届的学生,这对他还是对我们来说都是个极大的考验。求心班创立的成败在此一举,因此我们的压力都很大。胡老师时不时组织班级聚餐,请我们吃饭,互相分享着观点,他非常鼓励我们可以出去看看,体验一下不一样的生活,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我们申请之前,胡老师特意邀请了上一届优秀的学姐为我们单独进行了留学经验的分享,我们受益匪浅。胡老师同样也一直关心着我们的申请,在我们准备期间,他会定期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情况,询问我们是否需要什么帮助。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某一天凌晨三四点,他还在修改我的推荐信,并且让我把我的研究方案发给他审核一下。在准备托福的时候,龚老师甚至跟我一起练习口语。两位老师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们都陪着我成长进步。
良师益友,胡老师和龚老师在我的成长路上给予了我许多的帮助,能遇上两位老师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tips:心理学这一学科有很多子领域,公众所熟知的心理咨询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偏理工科和脑科学的方向。心理学对于社会治理、人工智能、教育健康等诸多领域有很大贡献。心理学也已经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比如王坚院士就是心理学出身。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多视角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心智运作的奥秘,因此浙大设置的课程体系也因此强调了多学科融合的思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